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2020医保民生账 “加减乘除” 为民谋福祉

作者:沈莹    发布时间:2021-01-26 09:28    来源:昆明信息港

2020年以来,昆明市各级部门带头过上“紧日子”,开源节流,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其中,医保基金是百姓的“救命钱”,如何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昆明市医疗保障部门打起了“铁算盘”:在提升待遇上做“加法”,在减负降费上做“减法”,在便民服务上做“乘法”,在打击欺诈骗保上做“除法”。保证昆明市医保基金平稳运行,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报销做“加法”

“昆明医保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家的生活也有了指望。”近日,刚刚接父亲出院回家的王宇颇为感慨。

王宇的父亲今年79岁,是名退休老职工。2020年初突发脑出血,虽然经抢救人保住了,但一系列后遗症,让老人不得不辗转市区多家医院治疗。去年先后住院12次,医疗总费用共356499.43元。

“如此高昂的费用,如果不是医保报销,我们家就被拖垮了。”王宇说,老人所患的脑出血,属于18种重大疾病之一,医保一共为老人报销了316774.36元,老人2020年住院治疗时间约半年,个人自付医疗费不到4万元。

出院时,医院医保经办人员还告诉王宇,目前昆明市已经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人的情况基本属于重度失能人员,家属可以通过申请,今后每个月都有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补助。“听说最高可以补助2600元,我们正在打听,准备给父亲找一家医养结合的机构,这样老人能得到更好的护理,我们也能安心工作。”王宇直言,对于他们家,这是新年最好的消息。

但王宇不知道的是,相比2019年12月以前同样罹患类似疾病的患者,他的父亲2020年得以多报销了44452.41元。从2019年12月1日起,昆明市全面调整了医疗保险待遇政策,城镇职工基本、重特病合计最高支付限额从原来的25.9万元提升至41万元,三级定点医院医保起付标准进一步降低,待遇调整直接惠及全市560余万参保人。

和王宇的父亲一样,截至政策调整一周年,全市累计共有1051336人次按照调整后政策享受住院报销待遇,医保基金待遇支出58.27亿元;截至2020年底,昆明市城镇职工住院平均报销比例已达到82.41%。

集采做“减法”

68岁的尚文丽,不久前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做了人生第二次冠脉支架植入手术。这一次,她压力小了很多。

尚文丽是冠心病的老患者。4年前,曾经植入过一次支架。2020年底,再次突发心绞痛,需要再植入一个支架。让她和家属没想到的是,第二次同样的手术,同样的支架,费用却大幅减少了。“我上一次手术,一个支架大约需要1.3万元,报销后自费也要几千块;而这次一个支架只需要590元,再加上报销,自付部分只花了1000多元,这样的变化是患者的福音。”尚文丽表示。

除了耗材,昆明市也持续推进集采药品落地,让群众花更少的钱,用上更多更好的“放心药”。比如治疗高血压常用药瑞舒伐他汀,以前的价格一盒53.15元,去年通过集采后,进到医院的价格为4.18元,降幅非常大。

经测算,昆明市落实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每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可减少药品和耗材医疗成本支出约8000万元。

疫情期间,昆明市还为5.75万家单位减征基本医疗保险费7.72亿元,为超过8万家参保企业退费3.87亿元,两项合计共减征、退费11.59亿元,为企业复工复产减轻负担。

便民做“乘法”

市民朱玉琼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女儿为她激活了医保电子凭证,她刷刷脸,就能买到常用的慢性病用药。

朱玉琼56岁,自2014年起被确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两项慢性病,办有“特殊慢性病”就诊证。“以前买药要到定点医院备案,才能开具相应药物,而且每次仅能开一周的药。自从昆明市取消了慢性病、特殊病患者选点就医,特别是城镇职工门诊慢性病待遇起付标准也由550元调整为300元,报销还每增加一个病种,费用增加1000元,每年最高报销限额由3000元提升为5000元,意味着我们日常买药花销少了。”朱玉琼说,政策调整后,自己日常慢性病用药自付部分至少降低1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昆明市还试点开通了“特殊慢性病”定点药店,朱玉琼可以到家附近的定点零售药店购买慢性病药品,并享受昆明市基本医疗保险“特殊慢性病”门诊待遇,最长可一次购买3个月的药量。去年下半年,甚至连医保卡都不用带了。

截至2020年12月底,昆明市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达到194.83万人,共有36家定点医院、2516多家定点药店可通过医保电子凭证提供就医、购药服务。

除了城镇职工,从2020年7月1日起,昆明市城乡居民参保患者也享受到了门诊慢性病待遇。15种特殊病、25种慢性病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增加了城乡居民医保福利。

打击做“除法”

昆明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保人的医保待遇从广覆盖到高质量不断优化,与昆明市加大打击欺诈骗保,守护好医保“救命钱”密切相关。

“昆明一家医院来村里义诊了,看病可以免费住院,免费接送……”2019年6月,禄劝县一名医保部门干部在下乡时,发现老乡们在口口相传一个“公益行动”。

发现事有蹊跷,医保部门顺藤摸瓜,发现昆明新康生耳鼻喉医院以“助老助残、听力健康”的公益行动为幌子,向参保人宣传可以免费住院、免费接送。在上千次询问、339份笔录和全面审计调查中真相浮出水面:昆明新康生耳鼻喉医院医保违规金额达1478.56万元,违规住院人数2909人次。昆明市医保局正式与该院解除医保服务协议,处罚违规费用、扣保证金共1531.49万元。2020年,违规医保费用已全部追回。

这一案例,成为近年来昆明打击欺诈骗保行动中涉案金额最高的。处理过程体现了昆明医保局迅速的执行力,对医疗机构也起到了较好的震慑力。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已检查定点医药机构4147家,处理定点医药机构1820家,追回医保基金7836.29万元。(文中患者名字均为化名)(昆明日报 记者廖晶蓉



主办单位:中共昆明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昆明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访问本站

滇ICP备0700070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