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在这个阖家团圆的美好节日里,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但诈骗分子却不会放过任何可乘之机。他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对毫无防备的人们发动攻击。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中秋佳节,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中秋诈骗手段,提高防范意识,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一、 假冒快递诈骗
案例:小李在中秋前夕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亲朋好友寄来的礼物。突然,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小李有一个包裹在运输过程中受损,需要进行理赔。对方准确地报出了小李的姓名、电话和包裹单号,这让小李深信不疑。随后,对方让小李添加微信,发送了一个理赔链接,要求小李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进行理赔操作。小李按照要求填写后,不久就收到了银行的短信通知,显示他的银行卡被转走了一大笔钱。
防范方法:遇到此类情况,首先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或短信。如果接到自称快递公司的理赔电话,应通过快递公司的官方客服渠道进行核实。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更不要在不明链接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
二、 虚假购物诈骗
案例:张女士想在中秋期间为家人购买一些特色月饼和礼品。她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一个自称是厂家直销的网站,上面的月饼和礼品价格非常诱人。张女士心动不已,便下单购买了一批商品。几天后,张女士没有收到货物,联系卖家时却发现电话无法接通,网站也无法打开。
防范方法:在网上购物时,要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和商家。不要轻信过于便宜的商品价格,避免在不明来源的网站购物。购物前要查看商家的信誉和评价,确保交易的安全性。
三、 中奖诈骗
案例:小王在中秋期间收到一条短信,称他在某商场的抽奖活动中中了一等奖,奖品是一台价值数万元的笔记本电脑。短信中还附有一个链接,要求小王点击链接填写领奖信息并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小王兴奋不已,没有多想就点击了链接并按照要求缴纳了手续费。然而,之后他再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奖品的消息。
防范方法:对于中奖信息要保持警惕,正规的中奖活动不会要求中奖者先缴纳手续费等费用。如果收到中奖短信或电话,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活动的真实性,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向陌生人转账。
四、 电话诈骗
案例:赵大爷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赵大爷儿子的朋友,说赵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出了车祸,急需一笔钱做手术。对方还让赵大爷不要告诉儿子的其他家人,以免他们担心。赵大爷心急如焚,没有核实情况就赶紧去银行给对方指定的账户汇款。后来,赵大爷联系上儿子,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防范方法:接到此类电话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第一时间与家人核实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如拨打家人的手机、联系家人的朋友等。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随意汇款。
五、 网络交友诈骗
案例:小吴在中秋期间通过一款社交软件认识了一位自称是在外地工作的美女。两人聊得很投机,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不久后,这位“美女”以各种理由向小吴借钱,如生病住院、买礼物等。小吴为了讨好对方,陆续给她转了不少钱。然而,当小吴提出见面时,对方却消失了。
防范方法:在网络交友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随意给网友转账或汇款,特别是在没有见过面的情况下。如果对方以各种理由借钱,要果断拒绝。
六、 旅游诈骗
案例:孙先生一家计划在中秋期间出去旅游。他们在网上找到了一家旅行社,对方承诺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优惠的价格。孙先生支付了定金后,却发现旅行社无法提供承诺的服务,甚至联系不上了。
防范方法:选择旅行社时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旅行社。可以通过查看旅行社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证件来核实其合法性。在签订旅游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要轻易相信过于优惠的价格,避免上当受骗。
中秋佳节是人们团聚、欢乐的时刻,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范诈骗的方法。在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及时与家人、朋友商量或向警方求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中秋佳节。
主办单位:中共昆明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昆明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