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昆明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前沿技术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突破技术研发,积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昆明市乃至全省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共昆明市委网信办(市互联网行业党委)、昆明市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掌上春城推出“春城新力量丨互联网里的经济焕新力”系列报道,发现春城新质生产力,邀请昆明互联网企业,分享企业创业拼搏的历程,生动展示“四季如春营商环境”的温馨春城城市品牌。
谈起农林信息化,马云强一脸自豪地说:“学的东西需要转化,创业就是为了实验运用。”马云强主职受雇于西南林大信息技术专业,2015年10月,在昆明创建了云南这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助力农林信息技术行业的产学研融合发展。对信息科技的兴趣,让他不断扩展公司业务经营的版图:空间信息化、技术服务、农林业、元宇宙,从信息技术研发服务、智慧党政,再到智慧农林,都是他研究和学习的领域,“这些都是推动农林产业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资质、规模、荣誉,这些都不是马云强首要考虑的,核心还是技术研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借助科技手段把没有解决的科技、应用问题解决了”。这一点在智慧林业上的体现就是协助西山区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借助地理信息研发,使用卫星、无人机技术,迅速着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解决了区内15万亩松林两年间的监测和病害植株拔除工作。
此外,怎么打通产学研用,助推新质生产力也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他开发及维护运营的云南生物多样性网络博物馆,现在已经有了30万的浏览量。在科普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马云强还设法补齐社会应用,填充3D物种等数据,增加沉浸式体验等八大模块内容功能。同时,还和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开发了保护区线下VR体验游戏,发挥科普数据的功能性。
“昆明的农林产业发展,靠的就是产学研用。”在具体的落地项目中,马云强参与推进烟草产业和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开展科普教育。针对业外用户,开发小程序,面向4万用户推出照相拍摄识别等功能,查询植株病虫害的危害性和防治方式。“产学研用的核心就是生物信息化的多学科融合”,不单单是基础管理、DNA和分子,还有分类保护的纯学术研究,“昆明对产学研的需求很大,知识与资源储备只是其中一方面,前景和未来发展的能量都十分充沛,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专注力度提升,协助促进高质量发展。”
马云强认为,资源和需求是昆明农林信息化营商的根本,要立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挥云南特色开展信息化服务。不仅得力于昆明人才、高校及产业聚集的优势,“从盘龙区、昆明市到云南省,各级相关部门一直给予我们关心,在项目推介、参与和政策、资金上给予了支持,提供了正向能量和方向指导,才能让我们更专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采访实录节选
Q
请介绍下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
目前主要是信息技术研发服务、智慧党政、智慧林业、农业、病虫害监测,以及元宇宙和虚拟现实在科普教育文旅中的运用。
Q
您觉得昆明发展产学研用的优势是什么?
人才是最大的优势,昆明是云南人才聚集地,高校及产业集聚地。此外,昆明各行业对产学研用的需求量很大,意味着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对发展林业及生态大省的产业研究和学术实践推广都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Q
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向入手,着力发展产学研用?
开展云南特色信息化服务,挖掘本土优势资源,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农林资源收集、供应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分类。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决定了侧重点是高原特色农业。从企业角度来说,商业模式和技术双向推进,在农林行业发挥科研工作者、产业人才的作用,将科技力量转化为一线的科研力量和生产力,建设大数据平台,在实践中科普数据,让企业实力变强,用智慧林业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层面则需要大力支持和政策鼓励,鼓励科研人员在职创业,包括融资和金融方面的普惠政策支持,以及一系列的科研合作,助力高级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科技应用工程工作的开展,才能实际性推进。
主办单位:中共昆明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昆明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访问本站